冬闲农不闲,田野新气象
时间:2024-01-15 作者:佚名 来源:农业农村部
在长沙县果园镇,农民在收获完晚稻的耕地上支起简易钢架大棚,大棚里的羊肚菌已经长出白色的菌丝;进入冬季,郴州华塘镇石山头村的蔬菜基地里,每天有几十名采摘员忙着采摘菜心、茼蒿,几个小时后它们将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菜篮子里;在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村民们正忙着加工、晾晒橘皮,经过加工处理后,橘皮制成了中药材,市场售价60元每公斤……眼下,三湘大地活跃的农事正让冬日变得“热气腾腾”。透过这些“冬闲农不闲”的热闹场景,可洞见当下农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当下对“冬闲田”的利用,或是加强管护为来年春耕蓄力、或是种植各类蔬菜水果,都得益于我们对土地的认识更加科学全面。近年来,无论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等举措,还是全国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其实质都是为了对土地进行更为高效的利用,为农业发展赢得主动。
农村产业的发展,并不只集中于生产环节,而是贯穿于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化黑茶、临武鸭、石门土鸡、东江鱼……湖南这些农村特色产业,纵向打通了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横向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体验等多种功能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粮食生产茬茬相接,产业链条环环相扣,生产、管理也因此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限制,农业发展业态更丰富、空间更广阔。
将视野放得更广,“冬闲农不闲”的意义,远不止于目光所及的田间地头。电商成为“新农活”,“新农人”成为新网红,创业农户成为“掌柜的”,在科技的赋能下,不少农民找准方向、对接市场,既富了自家的口袋,也丰盛了人们的餐桌。“冬闲农不闲”,农业生产方式之新,正带来气象之新、观念之新,孕育着农村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过去,“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曾是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冬闲农不闲”已成为各地随处可见的场景。这背后,是惠农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是科技创新的动能持续释放,是农技员下乡推广良种、良机、良法的不懈坚持……我们从中能看到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发生变化,看到希望的田野迸发出不竭的生命力。
上一篇:“河北净菜”有了进京直通车
下一篇:本溪抽检肉蛋奶产品
最新信息
- 2024-01-15“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
- 2024-01-15我科学家破解害虫防御和解毒...
- 2024-01-15韩俊会见文莱初级资源与旅游...
- 2024-01-15农业农村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
- 2024-01-15韩俊在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
- 2024-01-15江苏省河蟹遗传材料保存与创...
- 2024-01-15南通市通州区开展铁牛卫士执...
- 2024-01-15沛县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