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三农时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三农法治 > 正文

【振兴的脚步·2021】之二: 藏农于“技”,科技赋农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4-09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农村农业局

  2021年8月20日,针对北京频发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带来了一场有关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的专题直播。来自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王铁臣推广研究员、周继华正高级农艺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季海峰研究员,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石延霞研究员等4位专家,分别就蔬菜、粮食作物、畜牧防灾减灾关键技术以及蔬菜灾后病害防治等内容进行了线上指导。本次直播吸引了京津冀和周边地区政府部门、企业园区、生产基地、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业科技人员、合作组织成员、农业领军人才、广大市民和农户等2780多人次收听收看。

 “真的是太及时了!”“专家们讲得太细致了,正是我想问的。”“划重点了,赶紧拿小本本记下来。”直播间里,各种肯定和点赞不断。

  

  此次直播是2021年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组织举办的网络讲堂之一。据统计,去年类似的网络讲堂近30场,观看人次约9万,涉及农业生产的蔬菜、果品、药食两用植物、畜禽疫病防控、农业政策、市场经营等多个不同主题,互动解决实际技术问题170多个,都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帮农助农效果十分显著。一场又一场的农业科技大讲堂活动,突破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科技及时高效地进村入户,来到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边。

  2021年,更多的科技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粮食和农产品保障更加地有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低碳减排和智慧农业已成为北京农业的主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有了更多的科技支撑……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北京科技创新成果亮点多多,精彩纷呈。

  稳产保供“实力派”

  

  走进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的北京宏福农业园区,透明的玻璃连栋温室映入眼帘,棚内一排排铁架支撑着番茄藤,一串串番茄垂落下来,这里的番茄并不种在土里,而是长在长条形的基质袋中。若想和这些番茄近距离接触,必须穿防护衣,以避免将病虫害带进温室。这便是工厂化生产的高效设施农业,这种生产模式既可以实现环境及水肥的精准化调控,配套标准化植株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措施,为植株提供最适合生长的环境,又可以确保产品的优质安全及持续性供应,还能够大大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荷兰具有多年种植经验的专家指导种植

  以番茄为例,利用连栋温室番茄工厂化生产技术模式,中果型番茄产量达每平方米 41.3 公斤,是普通温室越冬番茄产量的2-3倍。此外,宏福农业园的秋季塑料大棚口感型番茄通过采用亏缺灌溉、环境调控、植株调整等技术,虽然亩产仅1405.2 公斤,但可溶性固形物达到7%以上,较普通品种提高75%,保障了高品质产品供应,亩节本增收 5700元。

  

  在京郊,像这样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示范园区有79个。通过示范带动,组织建立科技示范点 500 余个,服务农户超过 2 万人次,推广成熟技术 430 余项;在绿色生态方面,利用生物菌肥、功能性肥料替代化肥,示范点化肥用量减少50%,亩产增加 611.1 公斤;在机械化省力化方面,草莓机械起垄技术示范推广1452亩,较2020年增加12.3%。

  示范基地“带动强”

  

  2021年,北京市启动了科技示范基地认定和建设工作,“十四五”时期全市将建设100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组织各区申报并遴选出74家。此举旨在通过创建科技示范基地,集聚现有的政策、科技和人才等要素资源,提升科技的集成度与显示度,辐射带动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起到科技示范和引领作用。此外,农业农村局还印发了《北京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方案》规范科技示范基地管理,下一步将通过科技项目带动开展创建工作。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小店畜禽良种场——茶棚原种猪场

  科技讲堂“进村户”

  

  延庆区沈家营镇举办“产业融合带动休闲农业发展”培训会

  2021年7月28日下午,延庆区沈家营镇 22个村的村书记和主任、19个设施园区的种养殖负责人、以及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50余人共聚一堂,积极参加来自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李凌教授带来的“产业融合带动休闲农业发展”培训会。会上,李教授边讲课边和学员交流,深入浅出、风趣幽默讲解了乡村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与技巧,并通过案例分享,针对沈家营镇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分析,进一步理清产业融合带动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

  “专业性很强,实操性也不错。”“李教授既讲出了理论的高度,又结合了沈家营特色,受益匪浅。”会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增强了沈家营镇基层经营管理者对乡村特色产业带动乡村休闲旅游方面工作的理解,理清了产业融合带动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提升了镇村两级干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这是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助力三农发展的线下培训会。因受疫情影响,2021年仅组织类似的线下培训会10余场,但它与科技大讲堂线上培训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旨在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真正下沉到基层,抵达到村、户,切实地为民办实事,搭建科技专家和京郊家庭农场、生产园区、农民合作社等的桥梁。

  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是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主办,依托首都现代农业科技资源,以微信、抖音、网站等新媒体为渠道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旨在“汇聚科技资源,展示创新成果,支撑乡村振兴”。在新冠疫情发生的新形势下,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及时应对转变技术服务的方式,另一方面提高了技术推广的传播效率和覆盖面,同时也增强了技术传播的时效性与即时性。

  乡村要振兴 科技必振兴

  

  不止于此,北京市还紧紧围绕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先行县,推动科技要素资源向平谷聚集;推动大桃技术研究院、博士农场、智慧果园、数字农业试点等重点项目在平谷区落地,为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集聚强大动能,创造更加优质的环境。

  

  2020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强调“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落实“藏粮于技”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来自农业科技的“硬核”支撑。

  无疑,农业科技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乡村要振兴科技必振兴,北京一直在行动。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zdt/325750687/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时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时讯网 sn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