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三农时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廉政时讯 > 正文

南召县“柞蚕振兴计划”富农家

时间:2021-06-01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入夏以来,在南召县城郊乡万亩柞蚕示范基地,放养柞蚕的山坡上迎来一拨又一拨游人,他们携妻带子、呼朋引伴前来观赏南召柞蚕,金黄色的蚕宝宝在青枝绿叶间悠然蠕动、憨态可掬。但最让游客惊喜的是,山坡上那些点缀着的深蓝色、浅蓝色、绿色、浅绿色、红黄色、杏黄色的七彩柞蚕,色彩斑斓,让人叹为观止。

  “今年雨水充沛,风调雨顺。你们看,这些可爱的蚕宝宝长得肥肥胖胖,这两天已经开始‘瘦身’,如果近期天气晴朗,过不了几天就该吐丝结茧了。”南召县董店蚕业原种场场长吴运生指着枝条上缓慢蠕动的七彩柞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南召柞蚕养殖兴于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58年南召蚕业荣获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奖状;1986年河南省原副省长赵正夫视察南召时题词“发展柞蚕、振兴南召”;1989年南召县确立为全国唯一的一化柞蚕出口创汇基地县;2000年南召县被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2003年南召县一化性柞蚕、丝(绵)、绸又通过世界原产地标记注册登记;2005年南召县荣获全国首家有机柞蚕生产基地县认证;2007年南召县成为全国首家“东桑西移”柞蚕试点县。

  南召县山地丘陵多,其山多柞树。该县拥有宜蚕柞坡150万亩,已开发利用的柞坡122万亩,年产柞蚕茧6万担左右,产量占全省60%以上,素有“召半省”美誉。在南召百姓中还流传有“大忙一年,种地养蚕;种地吃饭,养蚕花钱”的农谚。南召县柞蚕生产投入小、见效快、效益高,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短平快项目,且不占用耕地、不使用农药,属典型的绿色产业。为扩大产业规模,近些年南召县专门拿出县财政资金对柞蚕原种、蚕种繁育以及伐坡技术进行补贴,全面推广普惠式产业发展保险,每斤蚕种最高赔付额达到3000元。全国第一例柞蚕保单产生于南召县。

  南召县蚕菌中心副主任张德森介绍,柞蚕产业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经过河南省蚕科院专家多年的品种选育、繁育,2014年培育出具有观赏价值的彩色柞蚕。当前在柞蚕示范基地放养的“宛黄”“豫大”“胶蓝”“胶绿”“鲁红”“杏黄”“白一化”新品种,共有7种不同颜色柞蚕,称之为七彩柞蚕。柞蚕从最初的农家放养致富增收,开始走向生态农业旅游观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陈立良是南召县裕达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合作社有成员316人,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林木资产186万多元,是省级农林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990年,陈立良从南阳农校蚕学专业毕业,先后在崔庄、南河店等几个乡镇蚕场工作。陈立良于2010年3月牵头成立了蚕业合作社,从制种出蛾到上山养蚕,从农机服务到病虫害防治,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带动了当地60多户农民增收。

  南召县柞蚕产业发展既有区域优势,又有科技优势,既有资源优势,又有群众基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该县不断完善柞蚕良种繁育体系,通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力实施“柞蚕振兴计划”,建立柞蚕产业领导小组,制定3年发展计划、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激励机制,提升“蚕业专业村、良种繁育区、中心示范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抓好企业家队伍、科技服务队伍、农民养蚕队伍,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责任编辑:席姗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1/05-31/2154527.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时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时讯网 sn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